兴趣驱动,科研路上得硕果;援建西藏,奉献奋斗是幸福——2018年东南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李春国教授

发布者:孙威发布时间:2019-05-05浏览次数:1880

     李春国,男,19831月生,中共党员、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人才。作为西藏民族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带头人,组织申报网络空间安全硕士点和网络安全本科专业并成功获批,完成了该学科本科专业和硕士点两个层面零的突破;以西藏民族大学为第一单位成功发表SCI检索IEEE TVT论文一篇,见证学科建设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标志性节点;作为大会工科筹备主席,负责组织西藏自治区首届研究生学术创新论坛2018,实现西藏自治区研究生学术创新平台的零的突破;作为筹备大会技术主席,组织申报安全协议国际会议2020承办权,打破西藏自治区工科国际会议承办权零的记录;组织筹建西藏自治区网信办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训培养基地,成立了该领域西藏自治区第一个培养基地;成功获批西藏自治区网络空间安全创新团队成功获批,2名本科生成功保送985高校攻读硕士、1名硕士赴东大读博,完成了西藏民族大学首届免研生保送985高校的历史性记录一直秉持践行“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

 东南大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唐仲英青年学者,中国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专家、西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会评专家。校优秀教学科研教师,加拿大联邦优秀博士后,斯坦福大学优秀研究学者,合作导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斯坦福大学Cioffi教授。长期从事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理论和方法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技术突破,受聘7个国际知名SCI期刊客座主编/常务副主编、4IEEE组织者和分会主席、2IEEE大会主题报告。IEEE高级会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区块链专委会通信委员、IET会员、IEICE会员、中国工程院期刊《Engineering》通讯专家。主持/骨干参与完成课题十余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以及三等奖1项、最佳论文奖5项。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期刊论文70余篇,EI论文80余篇,他引760余次,国际标准提案3项,已申请发明专利40多项,其中已授权13项。出版专著3/章节。

兴趣驱动做科研,修炼打磨成正果

通信工程不仅知识体系性强,而且抽象难懂,也因此通信工程一向在网上的专业难度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只要以兴趣为驱动,有所突破也能成为可能。从小长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却始终坚信 “知识改变命运”。初中点着蜡烛学习,到了高中,为了学习更是很少回家。凭着这股执拗劲,他一步步地成功完成了东大硕博连读。

做研究就是在人类认知的巨大圆圈上画出一个针尖大小的突起,虽然创新聚焦在一个不起眼的小点上,却将人类的认知和实践拉伸到一个新的半径长度。对这一小点的不断探索,正是他的技术创新动力所在。在研一做课题的那个冬天,他一口气看了六十多篇英文文献,还见缝插针地听了许多场学术报告。此时他找到了自己的学术兴奋点,明确了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可以去接近世界前沿甚至创新突破的,他的博士论文被评为最佳论文。兴趣有时候是需要外界激励的,这种激励和肯定就是将兴趣持之以恒的不竭动力 。实事求是,不仅是尊重学术本身,更是一种自然的科研状态。只有保持自然的心理和状态,才能问心无愧;只有不唯论文,而唯真理时,才能自然而然出产更多学术成果。

漫漫科研路,修炼打磨终成正果。他2007年向IEEE信号处理刊物投了一篇论文,虽然几经修改,但是第一次投稿还是没被录用。投稿碰壁,让他很是着急。不过,他的导师杨绿溪教授告诉他“好好改改,定能成功”,李春国教授心里打鼓。又经过一轮反复修改,再次投稿,终于成功录用,文章被录用的那个场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他终于领悟到,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是反复“修炼”“打磨”出来的,同理,任何一种成功都是一样的,没有足够的付出是得不到等价回报的。奋斗的路上从不会一帆风顺,但坚持前进的人们,终会到达彼岸。

机会当前需珍惜,遵从内心做选择

人生真正属于自己的机会只有那么几次,要勇于争取,但更重要的是珍惜已得到的机会。他2012年赴加拿大访学,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申请了斯坦福大学访问学者资格。在国外的两年里,他几乎天天在实验室做课题,甚至没有乘此机会游览加拿大和美国的任何一个景点,仅一年就完成了常规三年的科研量。不仅如此,他还养成了积极沟通的习惯,他英语表达的能力也提升许多。这样方方面面的珍惜和点点滴滴的积累,让李春国教授慢慢成为自己努力成为的样子。

奉献是一种舒服,奋斗是一种幸福

作为中组部第八批援藏干部、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带头人对接支援西藏民族大学,会经常到拉萨开展学科建设的自治区厅局对接工作。强烈的高原反应经常使他彻底无眠,6岁的女儿正是需要爸爸关心呵护,自己却不能陪伴,虽然心里也有愧疚,也有惧怕,然而他对援藏这件事却毫不后悔。他把爱心奉献出去,内心深处会非常舒服。藏族孩子们确实在许多方面需要帮助,很多家庭到现在仍旧是烧牛粪。他通过依靠团队的力量,取得知识上的提升,科研上的进步,为藏族的孩子和科研工作者打开一扇窗,改变一些理念,展示一种可能性,从而为帮助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发展做贡献。

早在援藏之前,他已经帮助东南大学许多同学,“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舍”既是“得”,这便是他心中的朴素的利他主义。他一直秉持践行“服务社会、奉献爱心、推己及人、薪火相传”的理念,获得唐仲英青年学者的荣誉。作为科研团队青年学者中的一员,踏踏实实做好党组织交给的任务,认认真真做好教学科研工作,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