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不离心 长忆东大情——记东南大学原校长陈笃信

发布者:孙威发布时间:2019-10-23浏览次数:3116

      17岁以优异的成绩被南京工学院无线电专业录取,本科毕业以突出的科研能力、出色的表现被留校助教,从学在东大到扎根东大,陈笃信用40余年的时间印证了其为东大人的无悔人生。    
      青发浓眉,精神矍铄,是我们初见陈笃信的第一印象。可以想象40多年前的他会是怎样的意气风发,1954年,17岁的陈笃信以优异成绩考取南京工学无线电专业,天资聪慧加上辛勤刻苦,四年后,陈笃信被留校任教,这无疑是光荣的,但更富责任和挑战。留校初的助教工作主要是辅助教学,指导实验和帮带实习,经过两年的助教工作,可成为一名教师走上讲台试开课程,四年后方可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正式开课。1959年,也就是在毕业后的第三年,陈笃信以优异的表现被提升为所在系教研室副主任。
 肩负重任迎难上  心系学生步步行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大学教材多来自前苏联,而且由于经济紧张,无法做到人手一本,很多人的教材就是摘抄的笔记。为了让中国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教材,钱凤章、陈笃信、孙文治等人于六十年代编写了中国无线电专业的第一本教材《无线电发送设备》。这本教材成功出版之后的1977年,陈笃信等又接到任务———为满足我国无线电专业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编写无线电学科领域的基础性教材。教材的编写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耗时很长且需万分细致,陈笃信一小组人夜以继日专注于教材的编写勘定。当年十月,编写组代表受到了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华国锋、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等的接见,那次接见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鼓舞。1979年,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电子线路》五册本藉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成功出版。
       经过二十余年教学、科研工作的磨练,陈笃信于1983年被任命为南京工学院副校长,任命书由当时的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亲自盖章。1984年初,陈笃信正式上任,走上高校行政管理的岗位。在十年的副校长生涯中,陈老师长期主管学校教学、实验室与设备、图书、电教等方面的工作,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高校教学中,学生信息的了解掌握非常重要,陈笃信高度重视教学信息的反馈。1990年,陈笃信等人在《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上发表了题为《加强信息反馈,实行科学管理》的教研论文,对高校教育的信息反馈提出了见解和设想,在当时引起很大反响。他认为学生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最终发言权,根据从学生方面得到的教学信息反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进而使学生获得更优质的教育,因此开创了高校教师评价机制。通过学生评教等方式,建立对教师长期考核的体系,考核结果引入教师职称晋升、职级评聘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师的责任感。此外,学校还经常开展授课竞赛等活动,以此增加教师间的经验交流,提交教师的教学水平。
      陈笃信在任副校长期间还提议坚持推行我校的早操制度。早操对一个人、特别是青年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基于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让他们有时间进早餐并锻炼身体,陈笃信老师提出了坚持早操制度的建议,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由此,早操制度在东南大学正式实施并一直坚持到今天。早操制度的实施需要体育系老师的大力配合,三十多年来,无论严寒还是酷暑,每当晨曦初露,东南大学各个校区一个个早起的身影已纷纷融进晨光之中,学生们整齐列队,伴随悦耳的旋律统一早操开始新的一天,这其中蕴含了体育系老师的辛劳和汗水。陈笃信非常钦佩他们的奉献精神,尊重他们,鼓励他们,对他们的行为给予了高度赞扬。而陈笃信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也赢得了高校同行的认可,被选为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的副主席。
大刀阔斧重改革  不拘一格纳人
     1993年,时任东南大学校长的韦钰上调国家教育部副部长,同年底,陈笃信被任命为东南大学校长。
      刚上任的陈笃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即全面改革招生和奖学金制度。此项改革是韦钰校长在任时的主张,陈笃信在进行了慎重思考后付诸实施。1993年,全国的高校教育都还未收费,也没有奖学金制度,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更多地出于自身的原动力。东南大学率先实行高校收费以及大比例奖励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也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各种正负面的评论滔滔不绝。作为一所高校的行政掌门人,收费制度可能会给学校下一年招生工作带来怎样的风险自然会充分地予以考虑,但,当考虑到我国高校教育当时面临的各种问题时,他愿意放手一搏。当第二年东南大学招生形势依旧火热的时候,陈笃信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后来,东大的此项改革试点得到了国家教委的肯定,兄弟高校也竞相仿效这一制度。
      陈笃信认为,高校教育的责任在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对于人才培养,陈笃信有其独到见解,他认为提高人才培养的途径有四:一、硬件设施的完善;二、专业设置的合理;三、管理制度的创新;四、调动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而对于其中的第二项专业设置,陈笃信投注了巨大精力。在其任校长期间,东南大学新设置了艺术学系,这个院系一直到今天不断发展壮大,是东大文科专业的中流砥柱。当时的交通学院还只是土木学院的一个分支,由于土木学院的结构力学优势突出,以致交通的相关专业感到压力,因此他们建议将交通相关专业独立出来。陈笃信考虑权衡后接受了这个请求,经校务委员会讨论交院最终得以独立发展,并不断取得骄人成绩。经济与管理学院当时只有管理方向的专业,经济方向的专业还未涉及,陈笃信建议该院教授徐康宁和黄凯到厦门大学学习建设经济学专业的经验。其时,东南大学建筑系在国内首屈一指,而厦门大学的经济学专业也堪称一流,因此两个学校实现了合作,东大帮助厦大建设建筑专业,而厦大帮助东大办经济专业,互利双赢。在陈笃信的热烈倡议下,东南大学经济方向的专业终于得以设立,并慢慢发展壮大。复、更名后的东南大学,以理工科为主导,为了使其向综合的方向发展,也为了适应当时新设置的经济方向的专业发展,陈笃信校长提出了“3+1”学制,即本科生在完成三年的本专业学习后,第四学年可以自愿选择选修经济学专业及其相关课程,包括外语的学习,这样既可以增加理工科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能适应时代发展。  
       陈笃信认为提高学生积极性可从四个方面着手:振兴中华的伟愿,荣誉感,个人兴趣及对家庭的报恩思想。针对第四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每学期末寄成绩单到家庭,向父母报告学习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为了维护学生权益,使校园管理民主化,陈笃信指导学生处制定了违纪处分条例。条例规定在处分违纪学生前,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相关学生;学生如果觉得处分不合理,有一个月的申诉期。被处分的学生如果表现良好,经相关程序,处分记录可以从档案中撤销。陈笃信说:高校教育是把犯错误的人教育成不犯错误的人。他就是这样一直实践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全心全意为学生着想,在东南大学校长的职位上兢兢业业,做出了不斐的业绩。
离任不离心  长忆东大情
       1997年,陈笃信离任。治理学校的重担虽卸下,但关心、关注学校发展的情结始终萦绕于心,因为,陈笃信的人生大半都在这里走过。谈起对东南大学的印象,陈笃信深情地说,东大高度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这是东大百余年历久弥新坚守不变的传统。东南大学的和谐质朴氛围历久弥新,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领导间,朴实的学风,和谐的氛围一直都在,感动了莘莘学子,更深深打动了他。东大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包容五湖四海的师生,并使他们和谐共生。
       谈及对教育现状的思考,陈笃信语重心长地说,现代教育一定要注意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鼓励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注重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在这个越来越纷杂的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不是被别人的思想牵制,一定要发出自己的声音。
      暮色四合,采访结束。走出兰园的我们忍不住回首,慈祥的面容,温和的笑容,平和而不乏生动地娓娓道来,一点一滴采访陈笃信校长的画面在我们脑中浮现。谦逊温和,严谨质实,这是陈笃信留给我们的最深印象,也是东大人身上独有的特质。虽已离任,但心系母校,而东大也将陈笃信的点滴铭刻深烙,他是东大人,更是东大魂之所在。

                                                                                                  研究生记者团  王  云  郑潇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