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题目:天线:充满玄机的金属片
报告时间:2022年4月20日晚上7:30
腾讯会议号:863-589-822
报告摘要:自1895年Guglielmo Marconi在意大利成功发送和接收他的第一个无线电信号以来,天线已成为无线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最关键组件之一。天线是所有无线系统中的唯一将空气中的电磁波转换到电路中电流的器件。随着无线技术从无线通信、雷达和成像系统到传感器系统的快速商业化,各种天线形影不离与我们同行。通常,天线只是一块简单的金属,或金属架构,控制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然而,天线的设计是一项非常复杂的任务,因为它是任何无线系统中唯一对周围环境开放并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组件。发展至今,天线不仅是一个辐射和接收组件,而且是一个可控系统,甚至是一种智能技术,集合了数学,物理和工程的发展。天线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几何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并完全受制于神秘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因此,天线设计就像魔术一般,而天线本身就一尊艺术品!本讲座在简介了天线之后,纵览了天线技术在现代无线系统的角色,以及天线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及未来趋势。
报告人简介:陈志宁,双博士,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教授及工学院先进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心创始人和副总裁、新加坡工程院院士(Fellow of Academy of Engineering, Singapore 2019)、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 of IEEE 2007)、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天线与传播学会John Kraus天线奖获得者(2021)。毕业于通信工程学院并获电子工程工学学士、微波与电磁场工学硕士学位及通信与电子系统工学博士学位。后于日本筑波大学获其第二个工学博士学位。
在一九八八至一九九七年期间,在通信工程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曾任助教及教授。在一九九三至九五年期间,在东南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后任副教授(资格)。在一九九五至一九九七年期间,在香港城市大学从事研究,曾任研究助理及研究士。在一九九七年至一九九九年期间,获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在日本筑波大学从事研究。之后,又于二零零一和二零零四年两次获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赴日本筑波大学从事短期访问研究(高级)。于二零零四年,作为访问学者加入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华森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在二零一三年,作为DIGITEO高级客座科学家访问法国Supelec大学。在一九九九年至二零一二年期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无线通信中心及后来的新加坡科技与研究局通信资讯研究院从事工程研究、开发及技术转让。曾任首席科学家和射频与光研究部主任,领导一支七十余名研究员和工程师。并在二零一二年至二零一六年间,兼任科技顾问和首席科学家。于二零一二年,加入新加坡国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任终身教授及工业合作项目主任。创建并兼任工学院“先进研究与技术创新中心” 副总裁。迄今为止,陈教授已经组织和领导了新加坡科技与研究局六项重大项目及六十多项工业合作研究及技术转让项目。
同时,陈教授现曾兼任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大连海事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城市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及日本千叶大学等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或访问教授进行教学、联合培养博士生及合作研究。曾现任东南大学毫米波国家重点实验室及香港城市大学毫米波及太赫兹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曾任新加坡科技与研究局公共科研基金、陈嘉庚青少年发明奖以及新加坡法国合作研究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香港地区,加拿大,智利,瑞典,芬兰和中国等科研基金评审。
陈教授十分活跃于国际学术界。已经作为大会主席、技术程序委员会主席、评奖委员会主席或国际指导委员会主席组织与参与许多国际 。是国际天线技术专题大会(iWAT)、滨海湾国际论坛(Mar-For)、国际微波论坛(IMWF)、国际资讯通信及多媒体技术在生物医学及健保中应用专题大会(IS 3T-in-3A)、及亚太天线与传播大会(APCAP),电磁场学术沙龙及天线与微波技术的发起人及首届大会主席。自二零一六年起,连任欧洲天线与传播大会亚太和东南亚代表。陈教授是IEEE APS\URSI旗舰会议历史上第一次在北美之外召开2021 Singapore大会的总主席。
鉴于对新加坡无线工程教育、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工业发展的卓越贡献,陈教授于二零一九年当选为新加坡工程院院士(Fellow of SAEng)。由于在天线小型化及宽带设计的杰出贡献,陈教授于二零零七年晋升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Fellow of IEEE)。曾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RFID联盟副主席、会士评审委员会副主席,杰出演讲人项目演讲人(Distinguished Lecturer)和新加坡分会创会主席。现任IEEE 5G Initiative执委会委员, IEEE APS会议委员会及APS-URSI联合会议委员会的委员及分会主席。现任欧洲天线与传播联盟执行委员会的亚洲区第二任首席代表委员。陈教授曾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天线与传播学会新技术委员会委员、会士评审委员会委员和杰出演讲人项目演讲人。在担任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新加坡天线与传播分会主席期间,该分部获天线与传播学会及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及新加坡支会两个“二零零八年最佳分部奖”。
陈教授应邀在国际学术及工业会议上发表了百余场技术演讲。曾任九家国际期刊的主编、副主编及特邀主编,现任六家国际期刊的主编、副主编、编委或特约主编。
陈教授已发表了六百六十余篇英文论文(其中一百六十篇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及四十余篇中文论文。他主编并出版了Handbookof Antenna Technologies(Springer)大型天线手册,并撰写、主编和出版了五本英文专著(Substrate-Integrated Millimeter-Wave Antennas for Next-Generation Communication and Radar Systems, Broadband Planar Antennas:Design and Applications, Handbook of Antenna Technologies,UWB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ntennas for Portable Devices, Antennas for Base St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发表了多个专题章节在英文专著(Developments in Antenna Analysis and Synthesis,Handbook of Antenna Technologies, Electromagnetics of Body-Area Networks: Antennas, Propagation, and RF Systems, UWB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for Communications, Radar, and Imaging,Antenna Engineering Handbook,Microstrip and Printed Antennas: New Trends,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Ultra-Wideband, Short-Pulse Electromagnetics 7)。他于一九九二年翻译并出版了《小型天线》(Small Antennas)。
陈教授是四十项专利的发明人,并成功地实现超过四十多项次技术转让。他是2021年IEEE AP-S John Kraus Antenna Award获得者。曾七次获最佳论文奖(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Best Paper Award 2010, the CST University Publication Award 2008&2015, IEEE AP-S Honorable Mention Student Paper Contest 2008, I2R Quarterly Best Paper Award 2004, IEEE iWAT Best Poster Award 2005&2018),四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及江苏省国防科技进步奖;三次新加坡工程学会杰出工程奖(IES Prestigious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Award 2006,2013&2014)及一次亚细安杰出工程奖(ASEAN Outstanding Engineering Achievement Award 2013)。他指导的本科及博士生在各类校级及国际会议上获得超过三十多项各种学术成果奖。
陈教授目前的研究兴趣包括电磁学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微波、毫米波、亚毫米波及太赫兹通信、雷达及成像系统中的天线与传播,以及机器学习和优化工具在天线研究与设计中的应用。